top of page

1. 最喜歡的寫作地點

以前,我最喜歡也最堅持在我那面對窗戶的書桌前寫文,總覺得隨時能抬頭或側耳取得外界刺激才能好好寫作、獲取翩然而至的靈感,但現在,只要手機在手,哪裡我都可以寫;要說哪個地點是我最喜歡的,應該是公園長椅和捷運車廂,我雖然曾經擔心因為思考狀態太封閉而坐過站,但現在會覺得,因為寫作而坐過站,還真適合我那有點臭酸的書生味。

2. 最喜歡的寫作階段

事情用喜歡或不喜歡、甚或最喜歡來區分,是為了強調該事物對自身的重要性嗎?在一個寫作主題下,可能有各種組成元素,這些元素彼此之間的關聯性不一定總是能那麼輕易的做聯結,當二或以上乍看之下幾乎毫不相關的元素突然被我找到一條能將其完美串起的路徑時,那大概會是我在整個寫作過程中最欣喜的一刻,沒錯,比完成全文的那刻還要欣喜,一百二十八倍左右。

3 .最不喜歡的寫作階段

步入結束、結局的過渡,那是對我而言最棘手的寫作階段。其實就整體架構來說,結局、以及如何收尾應該同文體其他部份,在一開始就想好才對,但奇怪的是,不管在初期布局大綱階段我是否設定好如何結尾,我還是會經常卡在這裡,也許是因為,以現實狀況而言,其實不容易乾脆的切割出一個完整的世界,開頭可以切得準確,但結尾卻讓人遲疑,說得太抽象、太自我開脫了,我想在我的情況應該只是因為對文章脈絡的掌控力不足而已,反過來說,要是我這方面的能力變好了的話,那麼上一題的情況恐怕也不會那麼讓我欣喜了,我猜。

4 .你在寫作上有什麼嗜好(習慣)或儀式嗎?

我還滿喜歡寫作需要儀式這個概念的,有種慎重其事的感覺,但可惜我沒有。

5 .那些影響你寫作風格最甚的書與作者

啊,絕對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在與他們相遇之初,我就為那精確又細膩的譬喻和文字流動大為折服,時至今日,我那拉長句子極限的同時輾轉反覆描寫一個理念,進而追求以文字重現我所理會到的真實的理想,都是以此為濫觴。哪,這個回答本身就是最典型的示範。​

 

6 .你創作以來最喜歡的角色​

這裡關乎一個我在寫作上留有些許遺憾的選擇:我並不以描寫、設計角色見長,我選擇花更多心思在描摹角色的心理狀態,並達到一種普遍性;得以劃明角色性格的的一些言行舉止其實是更吸引讀者之處,但卻不是我首要考慮的部分,也就是說,別說讀者,恐怕連我自己也不容易對這樣的角色本身產生共鳴甚至是喜愛之情。不過,還是有一個我自覺描寫最滿意、最到位角色,就是在《飛華魔鏡緣》中,把吸血鬼元先生整慘了的黑道教授夫人,清河原鏡。

7 .最喜歡的作家​

在只能以作品認識作者、又不能被對作品本身崇敬之情影響的前提下,我目前最喜歡的作家可能是太宰治。一路閱讀了這好些書、寫了好些文,我越發覺得既要寫得動人,又要發自內心的忠於自我其實相當不容易。太宰治以一種緊抱羞恥旁觀自己/他人醜態的方式、厚臉皮的一邊娛樂、一邊暗諷讀者,這真的是只有有辦法大聲說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他才能做到的事。我不斷剖析角色心理也不一定能達到如此境界,期許吧,也許那天我也能真正誠實面對和表露自己,並因此感動別人。

8 .最喜歡寫的修辭

我喜歡用譬喻和轉化。為了將甲概念具體呈現,光用直敘和摹寫還不夠,若是能找到可以引出與甲概念具共同點或關聯性的乙概念,則這個引出的過程就會是真實的所在;這個手法對急切想表現真實的我有無比的魅力。另外在轉化,我特別喜歡擬人,將非人的物事添上人的神態不是特別活潑可愛,又能加強整段文字所需的氣氛和情緒嘛。

在整體結構上,我喜歡嘗試頂真,將不同角色為敘事主體的段落以同一句話連結尾和頭,或進一步越過頂真,使A段落的尾部看起來像在跟B段落的頭部對話,而A、B段落其實處於全然不同的時空,以此法裁剪時間空間軸,特別有趣。

9 .最討厭寫的修辭

不能說最討厭,但我的確有意識的在迴避反問、反詰,畢竟,我的文中非情節、對話描述的用字遣詞滿冷硬,若是再用上反問、反詰會更強調這種冷硬感,甚至顯得咄咄逼人,我想當個溫柔的作者,一旦不得已用上了反問,就會想盡辦法修飾它,比如像第8題第一部分後段那樣,變得有點撒嬌的感覺。

10.選一個你想一起合寫作品的作家,告訴我們你們會寫什麼​

我想跟京極夏彥合作,重寫一次規模更大的牡丹燈籠,女主角和男主角分別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地域上除了中國、韓國、日本,還希望能跨足越南,時間點則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多好的白日夢啊!能看到京極堂、榎木津、元先生和壽的夢幻共演,我和京極夏彥一共雙倍的陰暗黏膩、分析解剖,絕對要讀者迴腸九九八十一轉。

11.描述你從頭到尾的寫作過程

總是會先有一個主題,可能是外來的,也可能是突然而至的靈感,接下來可能會旁生一或多個點狀元素,它們跟主題通常沒有直接關係(最常被我使用的是一些近期的小發現或小體悟),在經歷想出把各個點狀元素串起來的路徑、或乾脆修正亦或放棄點狀元素後就直接從頭開始寫,原則上不會跳段書寫,除非靈感來得又急又猛(極為少見)。我其實也滿喜歡構築文句的過程,讓我像個雕塑家一樣雕琢理想的形體(也許有雕塑家也覺得雕塑過程像寫文章?),而且這麼做並不是單純為美化字句,而是我真的需要這麼多詞彙才能表達我想表達的。雖然在雕塑的過程中我就已經來來回回的修改,但在全文完成後,我還是會一遍又一遍的重看、再潤飾,直到語句念在口裡是通順的為止,直到我看膩了為止,才是這篇文章熟透蒂落之時。

12.你如何對付自我否定?

我是很近期才發現原來我對創作本身是存有自我否定的,甚至是會在進行創做的當下強烈的發作,雖然不至於邊哭邊寫,但那種感覺真的很令人沮喪。一句句成形中的文字再再顯示自己毫無天賦,究竟為什麼我還是不停的寫下去呢?明明可以預見即將完成的這篇文章不但會遭受首批友人級讀者的嚴厲批評,連我自己都清楚感受到它距離我心中理想模樣甚遠,怎麼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寫個不停呢?這實在是太近期的感受了,我還沒有找到對付它的方法,不過大概也沒這個必要,因為這可能是一種猛烈燃燒自我的副作用,一種與自信共生的自卑。

13.你如何對付寫作瓶頸?​

我覺得,東西寫不出來代表時機未到,當然,這是在沒有截稿壓力的前提下做出的結論。不能老是歸責於靈感女神不肯眷顧,自己主動蒐羅也相當重要,奇妙的是,當我真的滿心探求某個主題時,吸引力法則就會發揮得特別使勁,相關可構成文本的素材會像搶食的鯉魚一樣爭先恐後的冒出。我這麼說好像我對克服寫作瓶頸相當得心應手,但其實我正大卡在一個長篇小說前階段布局大綱那邊動彈不得,唉,也許只是因為時機未到吧,嗯。

14.你為作品做過最深最仔細的研究是?​

為了重現世界的一角,作者們無不為相關背景知識費盡苦心,當然,蒐集資料本身就有它的樂趣在,我也體驗過不少,但老實說,我在這方面頂多只做到及格的程度而已,更讓我一頭扎進去的領域是在各種書寫技巧上,為此我去接觸了符號學、文本分析(可惜我沒什麼學習基礎,探索得極慢),除此之外,也嘗試從哲學、宗教、心理學等諸領域去擴張我在描寫角色內心世界的深度和廣度,這些拉拉雜雜的東西最後在呈現在我作品裡,給人的感覺大概是「呃,其實你不必這樣」,不過我自己倒是滿樂在其中的。​

 

15.你的靈感來自哪裡?

最理想的靈感來源當然是不期而遇的空想了,不過我發現因受到逼迫而產生的一些發想也不一定就是急就章的拙劣次級品,超越五感的某種神秘的感觸依然會在積極催促下作用,亮出不錯的點子。除此之外,我特別容易在植物、陌生的異鄉(不一定是遙遠的旅程,改過傢俱位置的自己房間也行)、以及某些不知為何總是放不下的情感中,得到靈感。​

哎呀,差點忘了最重要的,音樂。

16.你的動力來自哪裡?

在我裡面,卻與自我無關。如果以因果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先有靈感、盛情難卻的邀約、或自陷入坑等原因才後有創作的動力,但若從動力本身觀之,它其實是一種存在於個體內在的驅力,而且比起食慾,它與性慾更加相似,自我意志無法真正控制它,只能引導它,我會因它狂喜,也會因它痛苦。

17.平均而言,你每天寫多少?

我會想寫這份問卷,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它的出題方向真的把答題者視為一個寫作創作者,而一個寫作創作者的確應該每天都有一定的書寫量,慚愧,我從來沒能安分守己的達成這個目標,做到最好的程度也不過是之前維持了約兩星期的日記,近期也只有盡量配合固定在每週六出題的「極限挑戰一小時」活動,寫上那麼一星半點。努力得還不夠啊。

18.你的修稿/重寫過程是什麼樣子?

如果可以,我會希望能以讀者的角度去進行修稿,然而事實上,就如同無論讀者將文稿重複咀嚼多少遍,他也不會就因此變成該文稿的作者一樣,即使當我回顧完成已久、甚至是數年前寫的作品時會有種讀他人作品的陌生感,我仍隨時會有「這裡改成那樣會更好」的心態,也就是作品是從己身所從出的立場始終都不會改變,所以即便修稿這個階段已經稍微脫離純粹的創作,那仍然和正進行寫作當下無甚區別。也許重寫文章會是另一種情形吧?雖然我沒有這種經驗,但想像起來,總有種被老師無情發回重作作業的灰頭土臉感。

19.你目前正在寫的作品的第一句話
20.你目前正在寫的作品的一小片段
21.放上其中一篇你目前正在寫的作品的最後一句話

很抱歉!我目前沒有寫到中途的作品,所以這3題就先略過吧。

 

22.你通常需要寫多少草稿才會滿意,覺得作品完成?

我在寫短篇的時候和畫圖(線稿)一樣追求一筆入魂,一口氣、一篇內完成;第一次跳脫腦內佈置、以紙筆書寫下構思草稿、大綱的習慣,是在寫《飛華魔鏡緣》的時候,我一共寫了4.5頁A4紙的段落提要和形塑角色的核心概念,接下來的《迴旋》、《青鷺火芝居》也都有2頁左右類似的綱要紀錄,把這些大綱提要化為正式作品中間不會再有任何試寫、草稿,直接進入先前提過的雕塑、雕琢過程,直到作品完成。

 

23.傾向單人或多人視角?為什麼?

若是排除說故事的全知全能視角,現在的我是傾向多人視角的。不論是由二以上的角色擔當各段落的敘事主體以接力方式完成故事,還是同一事件由二以上角色的不同立場觀察並發表見解,這樣的手法可以使背景時空拉得更開,並用透過多人觀察描述的方式去打磨出事件的輪廓,可以有更多提及支線情節的機會,我覺得很有意思。順帶一提,最近越來越覺得第一人稱難寫,總覺得像徒手伸進烤箱拿剛烤好的烤盤一樣,太直接、太燙手了。我這是在逃避什麼嗎?

​​

24.傾向詩或散文?為什麼?

​​以我這種喜歡把自己塞進某個框架內才進行揮灑的習慣來說,應該會更傾向詩才對,尤其,詩雖有格律、韻腳的限制,卻能更直觀的突破理性定律,看見事物的本質,我若想以散文的方式達到等值的效果只會搞得更加複雜,但我還是傾向散文,除了可能因為我還不敢全然信任自己的直覺外,我還是太依賴理性和邏輯的溝通效率,儘管我已經漸漸發現自己太過想把事情描述清楚,反而致使訊息接收方搞不懂了。再繼續走下去吧,看我究竟是否能抓到散文美和細緻的平衡,還是暗藏的詩人魂會看不下去,現身救我。

 

25.傾向線性寫作還是非線性寫作?為什麼?

我最常寫的還是小說,而小說就是特定人事時地物、世界的縮影或模仿,不論正敘、倒敘,或跳躍時空,終究殊難想像全然的非線性寫作。

​唯獨有一次,我在寫妖夜企劃二期的異聞二(後在集結合本《水天一色》中另定名為<櫻樹下>)時,因甫受羅蘭·巴特結構主義的震懾,也不怕丟臉的嘗試了一下,保持文本的點狀元素狀態,各點之間不作聯繫、不定順序,使讀者成為故事的創作者之一。當然完美的情況是,不論從文本中的那個段落讀起故事都能成立,只是就這點而言我還是,有很大的前進空間。

 

26.傾向單篇還是系列作?為什麼?

其實我還是傾向單篇。很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我並不擅長塑造個性及形象鮮明的角色,我覺得這是成功系列作很重要的地方(而且我很怕自己比讀者還更早厭倦那些角色);在積極原因部分,單篇的型態更能讓我發揮各種突如其來的、不著邊際的想法及構思,而不必把它們硬套在既有系列作角色上。再順帶一提,即便是系列作,我也希望能事先設計好完整的架構,在不超出計畫的範圍內延伸角色和故事的存續。這種控制慾十足的原則恐怕也不會輕易容許我去發展系列作。

27.你會分享草稿,或等到作品打磨完成再分享?

畢竟我喜歡一口氣完成作品,不太容易存在所謂草稿,對不完整的作品我也沒有自信可以公開分享,不過,若是因為我在作品完成前就先公開了寫作計畫,而有人在我寫到一半即要求看我的半成品,我也會樂意貼過去的!如果有人對我、對我的作品如此有興致,我高興都來不及!

28.承上題(你會分享草稿,或等到作品打磨完成再分享?),你會跟誰分享?

分享這個詞對我來說實在太祥和了,雖然我是個秉持紳士精神的好書生,但在作品完成後,我體內恐怖份子的靈魂就會覺醒,一手持作品,一手持友誼,恨不得拿它們抵住全世界的人的頸動脈,要他們好好看看我的創作。不過我終究是個秉持紳士精神的好書生,頂多把作品貼在個站或噗浪罷了,若是經由任何私下管道獲得我遞交的作品,請不要緊張,也請不要害怕,即便我看起來像個恐怖份子,也仍然是個秉持紳士精神的好恐怖份子。

29.你為了誰而寫?

我最近才從編輯好朋友那裡獲得「為寫而寫」的評語,這完全不是褒義,不能不承認我頗失望的,但還是很感謝他對我如此誠實,如果要說我從中做了出了什麼反省,大概就是這次的問卷了,我想從這54個題目中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創作觀,能確定下來的就堅持走下去,至於那些連自己也看不下去的地方,就,改進吧!回到題目本身,我偶爾會為了朋友的生日等原因寫作,作品內容不一定含有慶賀之意,主要是在寫作的過程想著對方的這份心意,希望像送實體禮物一樣,禮輕情意重。

30.你寫過最喜歡的句子

我隱約模糊的記得一些自己寫過、應該是滿有意思的句子,但真正翻出來看後卻覺得也沒那麼好。很久以前曾經挑戰過在46字內寫一篇小說,我還滿喜歡的,就權充作這題的答案吧!

初人於探訪母親的途中,在山澗蜿蜒處摘下一朵白花,送給跟在身後的黑無常。
「我不喜歡花。」
「反正你喜歡死亡。」

31.最難寫的角色

這題我想了很久,還是決定回答「元律嘉」。基本上我筆下的人物都會有一個根本(可以說是該角色的靈魂所在),通常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或一段話、或一個感觸、或一個概念,如果沒有根本,這個人物的故事就發展不起來,就像上一題出現的「初人」一樣,他的背景和人設我都想好了,但故事就是出不來。我和元律嘉的關係是我從沒經歷過的,雖然我創過的吸血鬼角色應該超過十個,但像他這樣,除了中心概念,我怎麼也進不了內部的角色還是第一個,因為這層障礙,有元律嘉出現的故事進程都會有種繞路的感覺,同時,也因為我實在不想把自己、這個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拿去填塞他,所以寫起來特別舉步維艱。順帶一提,不知兩者是否存有關聯,我覺得,元律嘉同時也是個非常難畫的角色,可惡。​

 

32.最容易寫的角色

沒有名字的角色。比如「萬夏」,我本來是基於英文"one shot"的音、意譯,讓他成為一個終極免洗角,人設背景依每個篇章的需求而變化,但其實在寫的過程中,各種特性開始殘留在這個名字上,每一次開新篇要讓他跳脫上一個設定時,都會更困難一分。不得不說名字真的是存有力量的,即便是突如其來寫就的小短篇、並沒有先行設定人物特徵,只要角色有名字,就會形成個性,而沒有名字的角色因為少了這份力量,我可以介入操作的成份就更多,也更容易,但反過來說,這樣的角色也消逝的極快,以一個普遍性的角度來說,甚至不能說他真正存在過。​

抱歉我講反了,應該是,沒有名字的角色反而得拉到普遍性的角度才得以存在。

33.寫作時會聽音樂嗎?

我從不輕易放下任何可以聽音樂的機會,直到耳朵發痛為止。說到聽音樂與寫作間的關係,先前有提到,音樂本身就是我靈感的來源,不只是歌詞和歌名等本來就帶有文字性的部分,旋律、節奏、調性、拍速,甚至延伸到演奏的技巧、演奏當下的心緒,都能入題;以外部效果而言,音樂是一種能不干擾思緒流動的刺激,和雨聲風聲、鳥叫蟲鳴很類似,只是更複雜、與人類更為貼近。近期我也常在沒有音樂的情況下寫作,發現音樂其實並不影響寫作效率,進一步言,當專心致志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任何感官都沒有影響力,或者該說,能達到與意識不同層次的影響及融合。

34.傾向手寫還是打字?

打字對我來說方便的多,也可以快速查到一些網路上的資料,修改潤飾的時候即使需要做整個段落的挪移也不影響調整後的閱稿難度,不過在草稿階段的時候我會用手寫,畢竟草稿是靈感最初步的具現化態樣,與其工整形成一行一行的字,不如自在書寫塗鴉,更能確實記下隨時都可能流失的靈感。

 

​​35.你的作品《________》其中一個角色的背景故事

壽的隔壁鄰居松本家的男主人是京都人,經常到外地出差不在家,女主人是東京人,是位能幹的賢妻,大兒子小豐今年4歲,語言發展能力較同齡孩子慢,至今很少講出完整的句子,生日與芥川龍之芥同一天,性格敏感,他還有位橘貓哥哥,和今年2歲的弟弟,弟弟雖然個子嬌小,但性格較開朗強勢,反而經常是是弟弟帶著哥哥玩。有一天,小豐和弟弟帶著隔壁壽叔叔送的風箏到公園玩,輪到小豐時,他模仿媽媽和弟弟的動作、拉著風箏線跑,卻一個不小心摔了個大跟斗,他坐在草地上,過了好久才「哇──」的大哭出聲。媽媽把小豐抱在懷裡心疼的檢查傷勢,兩個小膝蓋都被磨破了皮,紅通通的那麼可憐。回家的路上,小豐牽著媽媽的手慢慢走著,嘴裡含著甜甜的水果糖,雖然小膝蓋還是痛,但有媽媽陪著他,他可以勇敢的走回家,一滴眼淚也不掉。

36.給一個你的作品《________》的劇透吧

元律嘉和壽這兩個極為長壽的人的其中一位會面臨到另一位的死亡,而在那個死亡的當下,他們不在彼此身邊,卻都想起了對方。
總覺得這件事理所當然到不像是劇透,但這樣也好,可以減低劇透這件事的殺傷力。

37.你讀過或聽過、啟發你最深、如今對你依舊很重要的句子

的確有某些句子對我造成深遠的影響及啟發,但我記性不好,只能依稀留下那些些句子的骨架。其中之一是吳爾芙寫過的一句話,她說,要表現一個角色,就要看見該角色最深層的慾望。當然她寫的美多了。另外一句並不是特定的誰講的,我在很多地方都有看過、體驗過,那就是,愛就是全然的消弭自我。我對慾和愛這兩個觀念做了不少相關的探索,應用在不只創作,還有我的人生上,但約莫在今年年初時我發現在這方面的鑽研已經差不多了,該往下一個階段去了,而我現在還在摸索中,還沒出現印象那麼深刻的新體悟。

38.你曾分享你寫的《________》大綱給任何人嗎?如果有的話,對方怎麼評論?

我曾把《飛華魔鏡緣》的草稿給合作夥伴小寒看過,小寒不只是我在妖夜企劃的合作夥伴,也是我認識十年的成長夥伴,我再怎麼突破天際的傻主意她都見過了,再怎麼軟爛沒用的樣子她也都看過了,所以僅管《飛華魔鏡緣》是我打過最細、最亂的草稿,也一點都嚇不倒她!

39.你會用真人作為角色藍本嗎?有的話,請分享一個例子

松本小豐就是喔!他的原形是我的學姊的大兒子,今年3歲,語言能力發展較同齡孩子慢,至今很少講出完整的句子,生日與芥川龍之芥同一天,性格敏感,有一個2歲的弟弟和一隻橘貓哥哥;其實整個松本家都是以小豐為基柱所創立的,只不過松本家的女主人的原形不是我的學姊,我想把松本媽媽打造成一位認真可愛的吉卜力系女子。小豐大概是我抓取原形資源最多的角色,絕對不是因為看在他還是小朋友,無法對我抗議,而是因為他真的很可愛,完全滿足我對爺孫主題的期許(而且他沒有噗浪帳號)。順帶一提,雖然稱不上原形,但壽這個角色參考了不少我媽媽的哥哥(即舅舅)的言行舉止,一個偶爾有些深沉的幼稚歐吉桑;而外型則取自太宰治,一個一臉莫名奇妙的太宰治。

40.傾向原創還是同人文?為什麼?

以一個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的角度來說,原創和二創都只是我完成創作的手段而已,只不過在我這種個人風格偏強烈的操作下,二創作品可能會大幅偏離原作,我想那大概不至於讓人厭惡、覺得我破壞了原作設定,說得好聽一點,大概是有點微妙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吧。​

讓我試舉一個稍微極端一點的例子,以這篇明月光的照拂與硃砂痣的溫存來說,要是我不提,大概沒人看得出來這是真三國無雙的諸葛誕X凌統雙箭頭文......

41.你一次可以寫多少故事?

一個。實在很難想像一次寫兩個故事(或以上?!)是什麼感覺,畢竟我的專注力、精力、創造力本來就略顯不敷使用了......

42.你是怎麼想出你的角色相貌如何、個性如何等等

個性是在各種選擇結果所累積下一種無形的樣貌,整個故事時間、地點,還有具體情節開始運作後人物性格也就慢慢浮現了;至於角色相貌,如果不是劇情所需,我大多不進行設定。順帶一提,元律嘉在草創時期曾經被預設成銀髮黑眼,生氣時眼睛會變紅色的煞氣模樣,雖然他到現在都沒生氣過,也許可以試試……開玩笑的,這只能顯示我在設計人物方面真的是滿拙劣的。

43.你是狂熱的讀者嗎?

也許這題由作者來回覆我會更準確,但可惜這太困難了。若從身為讀者的立場來看,我除了享受作品字面意義,對整體架構布局、詞句意境、寓言層面、創作者意圖、角色情緒等,在作品中任何能被覺知推得的資訊我都不會放過,即便我的心得不一定是多獨到的見解,或特別貼近作者本人的想法,但那仍然是我經過理解思考後取得的結論,這樣說來似乎比起狂熱更像是冷酷,但貼膚的冷和灼熱的情感所帶來的疼痛不是滿相像的嘛。​

44.你收過最棒的回覆?
45.你收過最差勁的回覆?

回覆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有人願意回覆,我就心滿意足了。

46.如果你的作品《_______》改編成電視影集或電影,會是什麼樣子?

我的風格整體而言,若改編成電影的話,畫面會有點老電影的感覺,背景、道具明顯是人造物,室內燈光是黃的,但畫面光源偏綠,營造一種陰暗感,但紅色系物件顯眼;故事結構有點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感覺,偶爾用上後設技巧,讓觀眾明明知道這是個虛構故事,卻感覺極為真實。而且比起電影或影集,MV形式可能更貼近我的作品給人的感覺。

 

47.你在寫新的故事時,先構思角色還是劇情?

我認知到,要成就一個故事,終究得以人為中心,然而就像神創世一樣,祂一直到第六天才創人,到第七天祂就休息了,因為世界已然滿足了自行運作的要件。我在寫故事的時候,如果不把世界準備好,人物設計得再仔細,故事就是出不來,這和前述的認知並無矛盾,只是閱讀與寫作的立場不同,就閱讀的角度而言,整個世界就像圍繞著人物打轉一樣。另外,故事就像是一本沒辦法被同時盡收眼底的畫,從這個角度來說,單把注意力放在人物或劇情可能都會略顯不夠完善,不論是創作或閱讀的立場觀之皆同。

48.最喜歡寫的類型是?

以文體來分類的話,我還是愛寫小說和散文,書信體也很喜歡!主題的話,我喜歡以「得不到」和「失去」為基底的情境,其次,雖然不是有意為之,但我滿常寫出「溫馨感」的。就整體而言,我似乎特別側重心理描寫。

49.你覺得故事哪一階段最難寫:開頭、中間、結尾?

自從看過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後,我就特別注意故事的開頭,不曉得就讀者角度看起來如何?我自己是覺得開頭下得滿心應手的,可以在三句以內快速切進故事主幹;雖然開頭和寫故事中段時一樣會經過反覆修改,但不至於像準備進入結尾時,那簡直就像便秘準備結束時肛門所感受到的苦楚。另外,與開頭截然不同,我很少寫出令自己非常滿意的結尾,雖然如此,但那也不過是肛門受襲結束後驚魂甫定之感,總之是結束了,與準備收尾階段的難受根本不能比,不能比。

50.你有過最奇怪的故事點子

我沒想出過什麼奇怪的點子,過去因為見識短淺,一度認為自己能想出捨棄身體、保留大腦和意識的故事,和將香煙擬為神父與惡魔,兩人在夢中交歡的故事,或將畸胎瘤化為民初背景被拋棄的大老婆的故事有多獨特,但現在看來這些都沒什麼特別,我只能安慰自己,點子是否新鮮是一回事,如何將點子發展成一個個的好故事,才是我能努力的方向所在。

51.用五句話或五個字形容你的作品《_______》之美

《青鷺火芝居》,陰翳的豐美,晦暗的嫉妒,厚實的人物,輕薄的篇幅,不保留的愛。​

 

52.寫作如何改變了你?

在近兩、三年的閱讀書寫過程中,我的理想日漸明晰,在思考和實踐的交互作用下,我覺得自己的感受性在變強,進而抓取以及呈現那些感受的能力也在進步,只可惜與此同時我那本來就弱的人際處理能力也齊步往反方向下墜,唉唉,我那敝帚自珍的姿態實在很難不跟緊抱著魔戒的咕嚕聯想在一起,不過這樣也好啦,至少可以預見我的終點是欣喜的墜入末日火山,還因此結束了一個紀元。

53.寫作對你的意義是?​

寫作是我與世界磨合下的產物,是我與現實的連接點。既然思考在本質上無法展示,我只能用自己較為擅長的方式——即寫作——去轉化它,不只是人物的精神、言行舉止,文辭字句、情節架構等等,無不表為我思想流動的固定姿態,我不指望它永世流傳,也再不敢貪求獲得讚賞,只要能一次又一次的完成即為已足。

54.有什麼寫作上的建議想要分享嗎?

有一天,我媽進我房間要和我說話,她看到我枕邊疊在最上面的一本書《奧德賽》,她說「喔,這是,莎士比亞?」「是荷馬啦。」我說。她嘆了口氣,說「我真的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我總不能說,我期望中的對話是「你怎麼沒先看《伊利亞德》?」「喔,我想看比較陰性的作品。」啊,所以我答:「真的。」
我真的是說真的,知識多了只是阻礙,我只是無法遏止不斷冒出、帶著搔癢感的好奇,不然實在不該像現在這樣,越挖越深。

應該要說點實際的建議。篇幅不是限制而是助手,千萬別因為自覺狀態不好放棄寫作,縮小篇幅可以減輕壓力,儘管只有三句、一句都可以,把它寫出來就對了;反之,拉大平常適應的篇幅,把它訂大一點,可以刺激自己的潛能,不過也別為了撐版面硬塞就是了。
……好吧,我會努力朝長篇邁進的!

bottom of page